對于結晶溫度范圍較寬的合金,散失一部分
(約20%)潛熱后,晶粒就連成網(wǎng)絡而阻塞流動,
大部分結晶潛熱的作用不能發(fā)揮,所以對流動性影
響不大。但是,也有例外的情況,當初生晶為非金
屬,或者合金能在液相線溫度以下以液固混合狀
態(tài),在不大的壓力下流動時,結晶潛熱則可能是個
重要的因素。例如,在相同的過熱度下AlSi合金的流動性,在共晶成分處并非大值,而
在過共晶區(qū)里繼續(xù)增加 (圖121),就是因為初生硅相是比較規(guī)整的塊狀晶體,且具有較小
的機械強度,不形成堅強的網(wǎng)絡,能夠以液固混合狀態(tài)在液相線溫度以下流動。
(5)表面張力 表面張力對薄壁鑄件、鑄件的細薄
部分和棱角的成型有影響。型腔越細薄,棱角的曲率半
徑越小,表面張力的影響越大。為克服附加壓力的阻礙,
必須在正常的充型壓頭上增加一個附加壓頭h。
因此,為提高液態(tài)金屬的充型能力,在金屬方面可
采取以下措施。
(1)正確選擇合金的成分 在不影響鑄件使用性能的情況下,可根據(jù)鑄件大小,厚薄和
鑄型性質等因素,將合金成分調整到實際共晶成分附近,或選用結晶溫度范圍小的合金。對
某些合金進行變質處理使晶粒細化,也有利于提高其充型能力。
二、黏滯性及其對成型過程的影響
1黏滯性的本質
液態(tài)金屬的黏滯性 (也稱黏度)對其充型過程、液態(tài)金屬中的氣體及非金屬夾雜物的排
除、一次結晶的形態(tài)、偏析的形成等,都有直接或間接的作用。
如圖17所示,當外力F(x)作用于液體表面時,由于質點間作用力引起的內摩擦力,
使得最表面的一層移動速度大于第二層,而第二層的移動速度大于第三層。
由式(15)可知,黏度與δ
3 成反比,與正比。能反映了原子間結合力
的強弱,而原子間距離也與結合力有關。因此,黏滯性的本質是質點間 (原子間)結合力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