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燃元氣

清朝一代名醫(yī)葉天士有一天出診回到家中,聽到侄女和夫人哭訴,原來侄女嫁到蘇州府李姓富商,新婚之初恩愛有加,翌年侄女產下一子,身材開始發(fā)福走形,面色暗黃。李姓富商漸露厭惡之感,開始沉溺,流漣青樓,不務正業(yè)。侄女夜夜獨守空房,心中甚是郁悶,既無佳肴滋補,又頻添憂愁傷身,可謂有損元氣。
葉天士聽后,略思,對夫人和侄女說:解鈴還須系鈴人,我開一劑調補元氣之方,須每日煎煮一劑,三餐前二刻鐘喝下,萬不可缺少一劑,六十日還你窈窕。侄女按囑咐服用,果然很快恢復身形,而且面容紅潤光澤,李姓富商見喜之,又恢復以前恩愛,正應了那句家和萬事興,家境比以前更興旺起來......
其實,世上沒有神醫(yī),甚至沒有能“救命”的醫(yī)生,只有智慧的醫(yī)生和“善假于物”的醫(yī)生。扁鵲、葉天士等尚不敢貪天功以為己有,都是在先賢《黃帝內經》中“正氣存內,邪不可干”的道理知道真正將疾病祛除的是人身自有的元氣,醫(yī)生的職責就是點燃患者的元氣,使之返回正常的狀態(tài),元氣恢復了,他就能排兵布陣,揮戈舞戟,將疾病一網(wǎng)打盡,于是,人體就能康復如初。

元氣的重要性

當今的醫(yī)學理論都認為:氣候的變化對人的生理影響非常大。其實這是一個認識上的誤區(qū)!《中暑論》中分明說:“人的疾病,都是自己不注意保養(yǎng)元氣而招致的。”并提出了一個關鍵性的問題:“為什么在烈日中奔走勞碌的人很少患病,而居住在高屋大堂內的人反而會得病呢?”這就是傳統(tǒng)中醫(yī)理論中的“元氣說”。學者應該仔細反復閱讀此文,就可以對于元氣與疾病的關系有所領悟。
另外,許多經西藥的患者,改服中醫(yī)溫補藥物的初期,會出現(xiàn)暫時的虛弱,這一般不是開錯中藥的緣故,而是西藥逐漸失效的原因。西藥的原理就是用不斷激發(fā)患者真陽元氣的方法來達到緩解癥狀的目的,雖然一時緩解了癥狀,卻使元氣逐漸虛弱虧損,相當于逼迫窮人拿出自己的老本來裝門面,一旦停止服用,就會顯出真陽內脫的證侯。此時即使服用較大劑量的溫補回陽的藥物,也會暫時出現(xiàn)勉為其難的情況,不能認為是醫(yī)生的過失。但是,如果此時服用滋陰清熱的藥物,使患者出現(xiàn)危證,就是醫(yī)生的過錯了。

不生病的智慧----養(yǎng)好你的元氣
平日我們看電視劇的時候,經常能夠看到一些重病的人,看著就像要踏進鬼門關了,但名醫(yī)一到,就能把他們從鬼門關拽回來。暫且拋去醫(yī)術不提,這些名醫(yī)為什么敢醫(yī)治其他醫(yī)生放棄的病人呢?原因很簡單,他們從病人身上找到了能夠起死回生的征象,比如雖然四肢冰冷,但心口還有熱氣---這是心跳未停的征兆;雖然呼喊已經沒有回應,但鼻孔還留有一絲氣息----這是呼吸未停的標志;甚至雖然已經收斂入棺下葬,但身體滴出來的血液卻是鮮紅的----這是血液還在循環(huán)的征兆----心口的熱氣,鼻孔的氣息,鮮紅的血液,都是元氣一息尚存的征象,也就是人的元氣還在,名醫(yī)就敢斷定,病人并未真正的死亡,還有醫(yī)活的可能。所以說,“元氣是生命的原動力,人有元氣則生,無元氣則亡”。所以我們應充分認識元氣的重要性,保護好人體的元氣是非常重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