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影響壓榨制油效果的因素
壓榨取油效果的好壞決定因素很多。主要包括榨料結構與壓榨條件2方面。
1榨料結構性質對出油效果的影響
榨料結構性質主要取決于油料本身的成分和預處理效果。
l預處理效果
n榨料中被破壞細胞的數量愈多愈好,這樣有利于出油。
n榨料顆粒大小應適當。如果粒子過大,易結皮封閉油路,不利于出油;如粒子過細,也不利于出油,因壓榨中會帶走細粒,增大流油阻力,甚至堵塞油路。同時顆粒細會使榨料塑性加大,不利于壓力提高。
n榨料容重在不影響內外結構的前提下愈大愈好,這樣有利于設備處理量的提高。
n榨料要有適當的水分,流動性要好。榨料要有必要的溫度,盡量降低榨料中油脂黏度與表面張力,以確保油脂在壓榨全過程中保持良好的流動性。
n榨料粒子具有足夠的可塑性。榨料的可塑性必須有一定的范圍。一方面,它須不低于某一限度,以保證粒子有相當完全的塑性變形;另一方面,塑性又不能過高。否則榨料流動性大,不易建立壓力,壓榨時會出現(xiàn)“擠出”現(xiàn)象,增加不必要的回料。同時塑性高,早成型,提前出油,易成堅餅而不利出油,而且油質也差。
l榨料本身的性質
榨料性質不僅包括凝膠部分,同時還與油脂的存在形式、數量以及可分離程度等有關。對榨料性質的影響因素有水分、溫度以及蛋白質變性等。
n水分含量:隨著水分含量的增加,可塑性也逐漸增加。當水分達到某一點時,壓榨出油情況最佳。一旦略為超過此含量,則會產生很劇烈的“擠出”現(xiàn)象,即“突變”現(xiàn)象。另一方面,如果水分略低,也會使可塑性突然降低,使粒子結合松散,不利于油脂榨出。
n溫度:榨料加熱,可塑性提高;榨料冷卻,則可塑性降低。壓榨時,若溫度顯著降低,則榨料粒子結合就不好,所得餅塊松散不易成型。但是,溫度也不宜過高,否則將會因高溫而使某些物質分解成氣體或產生焦味。因此,保溫是壓榨過程重要的條件之一。
n蛋白質變性:是壓榨法取油所必須的。但蛋白質過度變性,會使榨料塑性降低,從而提高榨油機的“擠出”壓力,這與提高水分和溫度的作用相反。榨料中蛋白質變性充分與否,衡量著油料內膠體結構破壞的程度。壓榨時,由于加熱與高壓的聯(lián)合作用,會使蛋白質繼續(xù)變性,但是溫度、壓力不適當,會使變性過度,同樣不利于出油。因此,榨料蛋白質變性,既不能過度而使可塑性太低,也不能因變性不足而影響出油效率和油品質量,如油中帶人未變性膠體物質而影響精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