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以后,各寺院的大殿中多供有十八羅漢,且在佛教界,羅漢像的繪畫與雕塑,也多以十八羅漢為主。自此,十六羅漢乃逐漸沉寂,十八羅漢代之而起。日本鐮倉光明寺也有十八羅漢像,據(jù)考證系南宋至元代期間之作。 關(guān)于十八羅漢的名稱,前十六羅漢,皆如《法住記》所載,并無異說。后二位羅漢,則眾說紛紜,并不一致。茲列出幾種主張如下: (1)以慶友為第十七,賓頭盧為第十八尊。其中,慶友即難提蜜多羅,亦即《法住記》的作者;賓頭盧即位列十六羅漢之首的賓度羅跋羅墮阇。 (2)另有加上大迦葉與軍屠缽嘆二位。依《佛祖統(tǒng)紀》卷三十三所述,唐代妙樂(湛然)首創(chuàng)此說,宋代凈覺(仁岳)亦采此種說法。此系合并《法住記》所載十六《彌勒下生經(jīng)》的四大聲聞,省略其中重復(fù)的二位所成。 (3)西藏地區(qū)所傳,則加上達摩多羅與布袋和尚。其中,達摩多羅被認為是編纂〈優(yōu)陀那品〉的法救,但無明確的證據(jù)。其像為背負梵篋,類似唐代入竺僧玄奘。布袋和尚,其起源與中國唐末的契此和尚頗有關(guān)聯(lián)。另從其周圍圍繞若干幼童看來,也可能與多產(chǎn)神訶梨帝母(Hāritī)的配偶半支迦(Pa?cika)有關(guān)。此外,又有加上降龍、伏虎,或加摩耶夫人、彌勒二者等不同說法。

濟出生于南宋紹興十八年(公元1148年)十二月初八。十八歲投靈隱寺瞎堂慧遠出家,禮瞎堂慧遠為師,因其為羅漢再來,故現(xiàn)不平凡之相,為寺僧所不容,后移住凈慈寺,從該寺第二十代主持得輝禪師為師。傳說他言行癲狂,嗜食酒肉,見義勇為,抱打不平,詼諧幽默而有文采。民間更流傳有許多他的神異故事,被編成小說、戲曲等,廣為傳頌。濟公這一形象,家喻戶曉,深受百姓喜愛。該寺現(xiàn)尚有與濟公傳說有關(guān)之運木神井供游人瞻仰。 道濟于南宋嘉定二年(公元1209年)五月十六日圓寂,壽六十,臨終書偈曰:“六十年來狼藉,東壁打到西壁,如今收拾歸來,依舊水連天碧?!绷硗?,他還留有語錄和詩文,去世后歸葬虎跑,后人在虎跑建有濟公塔院。


坐鹿羅漢
位是坐鹿羅漢,他曾經(jīng)乘坐他的鹿騎進皇宮勸說國王學佛修行
賓度羅跋羅墮閣——坐鹿羅漢
端坐神鹿、若有所思 泰然自若、清高自賞
賓度羅是印度十八姓中之一,是貴族婆羅門的望族,跋羅墮閣是名。這位羅漢本來是印度優(yōu)陀延王的大臣,權(quán)傾一國,但他忽然發(fā)心去做和尚。優(yōu)陀延王親自請他回轉(zhuǎn)做官,他怕國王啰唆,遂遁入深山修行。
有一日,皇宮前出現(xiàn)的一名騎鹿和尚,御林軍認得是跋羅墮閣,連忙向優(yōu)陀延王報告。國王出來接他入宮,說國家仍然虛位以待,問他是否回來做官。他說回來是想導(dǎo)國王出家,他用種種比喻,說明各種欲念之可厭,結(jié)果國王就讓位太子,隨他出家做和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