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體環(huán)境是自然景觀中最受人青睞的景觀。雕塑安置在水邊產生美麗的倒影,增加許多情趣。以雕塑為主的噴泉,水流從雕塑結構中自然流出,使雕塑形象和噴泉自然結合一體。
2、景觀雕塑以植物為背景,通過植物的陪襯不斷在視覺上產生許多新的感覺,而且對提示雕塑內容也會相得益彰。如高大喬木樹葉強大的遮蔭性,反映雕塑的細致和溫柔,適合于大理石、花崗石類雕塑。低矮的灌木叢植物形成的天然綠墻背景,清晰和明確雕塑輪廓,使人的視覺更多注視雕塑的造型。攀緣植物豐富雕塑形象或彌補雕塑處理中的某些缺陷,更好地與大自然融合。
![](http://zs1.img-1.com/pic/103013/renwu/20150728131700_8215_zs_sy.jpg)
![](http://zs1.img-1.com/pic/103013/renwu/20150728131710_5445_zs_sy.jpg)
![](http://zs1.img-1.com/pic/103013/renwu/20150728131715_4865_zs_sy.jpg)
秦漢時期中西方大型人物雕塑差異,直接原因當然是中西審美觀的不同。中國的審美觀強調的是一種集體之美。不論秦始皇兵馬俑還是漢俑,展現(xiàn)的都是強大陣列的威嚴、莊重之美。這種美是在眾多的人俑的排列、組合、相互聯(lián)系當中顯現(xiàn)出來的。而古希臘羅馬的雕塑強調的是個人所展示出來的美。例如創(chuàng)作于前19年的羅馬皇帝奧古斯都的雕像:目光炯炯,好像看到了光明的前景;右手舉起,仿佛指揮著自己的軍隊;左手持矛,似乎時刻準備著武力征服;勝利之神在他腳下,給予他無盡的力量。即使是群體像,希臘和羅馬人也不希望在整體中展現(xiàn)美。再如帕加馬祭壇上表現(xiàn)宙斯和雅典娜與舉人戰(zhàn)斗的浮雕,一共有幾十個人物,但作者主要想表現(xiàn)的是宙斯和雅典娜,所以刻意地表現(xiàn)這兩個主人公,使之在整個浮雕中占支配地位。這種情況在秦始皇兵馬俑和漢俑中是找不到的。
![](http://zs1.img-1.com/pic/103013/renwu/20150728131719_6305_zs_sy.jpg)
![](http://zs1.img-1.com/pic/103013/renwu/20150802173139_0767_zs_sy.jpg)
![](http://zs1.img-1.com/pic/103013/renwu/20150802173139_8687_zs_sy.jpg)
黑格爾把雕塑藝術分成二大類,有些雕塑作品本身是獨立的,有些雕塑作品是為了點綴建筑空間服務的,前一種的環(huán)境只是由雕塑藝術本身所設置的一個地點,而后一種的環(huán)境只是由雕刻和它所點綴的建筑物的關系,這個關系不僅決定著雕刻作品的形式,而且在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還要決定他們的內容,借用黑格爾的美學語言來概括,前者是獨立美,后者是依附美。展廳雕塑,園林雕塑實質上就是這兩種不同類型的美。
![](http://zs1.img-1.com/pic/103013/renwu/20150802173127_7037_zs_sy.jpg)
![](http://zs1.img-1.com/pic/103013/renwu/20150802173129_7027_zs_sy.jpg)
![](http://zs1.img-1.com/pic/103013/renwu/20150802173130_8127_zs_sy.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