聾兒家庭早期聽覺康復訓練有哪些方面?
1)訓練聾兒對聲音的反映:幫助孩子獨立傾聽聲音,可采取下列訓練方法:所需物品有鼓或面盆或兩只鋁鍋蓋,1根木棒,5塊小石頭,1個紙盒子;訓練可隨時進行;順序——當孩子看爸爸時,爸爸敲動鍋蓋或鼓,當聲音消失時,立即向紙盒里放1塊小石頭,并重復做幾遍,媽媽立即示意小孩抓1塊小石頭放入盒子里。這樣幾次后,小孩就會注意傾聽,并自己做出反應,家長應對其正確反應給予獎勵,如果暫時仍未做出反應,家長需要耐心給予幫助,一旦有進步就要給予表揚。當孩子仔細聽和看時,能不斷做出反應,你就可以試著在他看不見的地方敲,不要把聲源放得離孩子太遠,只要他看不見就行,使他能單獨傾聽,并能做出正確反應。家長應更換多種不同聲音的器具,如鈴、笛子、口琴等,觀察他對不同頻率聲音的反應。
(2)培養(yǎng)聾兒良好的用耳習慣:家長要有意識地進行引導,用多種方法讓聾兒聽不同的聲音,以引起他的興趣。比如家長可以將耳朵貼在收音機前,一邊聽聲音,一邊呈現(xiàn)出一種愉快的表情,小孩見到后,他會模仿并將戴助聽器的耳朵湊過來,這時家長可有意識地選一些兒歌,音量可適當放大,以引起他對聲音的注意。
當聾兒剛戴上助聽器時進行這種訓練是最佳時機。家長可將一些通俗的兒歌唱給孩子聽,重復次數(shù)越多越好,一邊唱,一邊隨著節(jié)拍。再次唱時你應與孩子隨著音樂打拍子,鼓勵孩子伊呀作聲,可先唱歌,再讀歌詞,聲調(diào)要變化,語音要緩慢、清晰。反復訓練后,孩子如已習慣聽這首兒歌,他可能知道或不知道下面的詞,你可提示幾個詞,然后停頓,讓孩子補充余下的詞,先鼓勵他說話,再慢慢糾正。
又如在家里用粉筆在地上劃幾條線,家長在孩子后面吹口琴或敲一下竹罐、鼓等有聲物,讓孩子聽到聲音跳一跳,較小的孩子可先由父母領著做幾遍,還可用幾個小凳子排成一條線,讓孩子聽到聲音移過來坐第2個凳子,再聽到聲音移過來坐第3個凳子等等。也可在睡覺前或吃飯時,父母趁孩子不注意時叫孩子的名字,引起他的注意,并對孩子的回頭或“哎”給予愉快的獎勵,不要試幾次沒有反應就放棄對孩子的訓練,最好把這種訓練納入日常生活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如端給孩子一碗飯時,反復說“飯飯”;當他口渴時,當他眼睛盯著你給他倒水時,反復說“水、水、水”,這樣反復訓練,不但利用了聽覺,而且逐步形成了“水”、“飯”這些聲音與實物之間的統(tǒng)一和聯(lián)系,也就形成了聽覺概念,久而久之,當他口渴或餓時,啟示他說水或飯,而不是用手來指嘴和肚子。
(3)辨別聲音:應學會對不同聲音的分辨能力,如聽到“喔、喔、喔”要讓他能知道是公雞叫,“嘟、嘟、嘟”是汽車聲,“鈴、鈴、鈴”是自行車聲。這對孩子殘余聽力的開發(fā)和利用有著很重要的意義。家庭訓練辨別聲音時可用雞、狗、貓等小玩具或卡片放在小孩面前,然后家長在背后學動物的叫聲,每次只學一種動物的叫聲,如“喔、喔、喔”,讓孩子拿起卡片是什么動物在叫,拿對了就給孩子獎勵,也可將這個游戲換成寫有a(?。?、o(喔)、e(鵝)或1、2、3、4的小紙片,父母在孩子背后讀,讓孩子拿著紙片,這樣通過一段時間的聽覺訓練,孩子耳朵的靈敏度就會逐步提高。家長在為自己孩子訓練時,還要結(jié)合實際靈活運用,并注意以下幾個方面:①萬事開頭難,聾兒剛開始訓練時,許多地方不習慣,以致效果不理想,甚至開始幾次沒有反應,這都是正常的,不要放棄訓練。家長要有耐心和毅力,不要怕失敗。②教學內(nèi)容應盡量選孩子有興趣的事物,以提高他的學習積極性。③盡量采用直觀形象的教學辦法,充分發(fā)揮聾兒殘余聽力功能。④聾兒有記得慢、忘得快的特點,所以重復教學十分重要,要有計劃地反復溫習所學過的內(nèi)容,在聽覺訓練的同時,保護好聾兒的殘余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