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懸浮顆粒物分類總懸浮顆粒物可分為一次顆粒物和二次顆粒物。一次顆粒物是由天然污染源和人為污染源釋放到大氣中直接造成污染的物質,如:風揚起的灰塵、燃燒和工業(yè)煙塵。二次顆粒物是通過某些大氣化學過程所產生的微粒,如:二氧化硫轉化生成硫酸鹽。粒徑小于100μm的稱為TSP,即總懸浮物顆粒;粒徑小于10μm的稱為PM10,即可吸入顆粒。TSP和PM10在粒徑上存在著包含關系,即PM10為TSP的一部分。國內外研究結果表明,PM10/TSP的重量比值為60—80%。在空氣質量預測中,煙塵或粉塵要給出粒徑分布,當粒徑大于10μm時,要考慮沉降;小于10μm時,與其他氣態(tài)污染物一樣,不考慮沉降。所有煙塵、粉塵聯合預測,結果表達TSP,僅對小于10微米的煙塵、粉塵預測,結果表達為PM10。大氣中TSP的組成十分復雜,而且變化很大。燃煤排放煙塵、工業(yè)廢氣中的粉塵及地面揚塵是大氣中總懸浮微粒的重要來源。TSP是大氣環(huán)境中的主要污染物,中國環(huán)境空氣質量標準按不同功能區(qū)分3級,規(guī)定了TSP年平均濃度限值和日平均濃度限值。空氣中的全部粉塵量為“總懸浮顆粒物”,去掉10微米以上的顆粒物,剩下的就是“可吸入顆粒物”,技術上標為PM10。我們經常聽到的“可吸入顆粒物”就是這個PM10。如果將5μm以上的顆粒物去掉,剩下的“可吸入顆粒物”為PM5。
顆粒物產生來源煤和石油燃燒產生的一次顆粒物及其轉化生成的二次顆粒物曾在世界上造成多次污染事件。一次顆粒物的天然源產生量每天約4.41×10^6 噸,人為源每天約0.3×10^6 噸。二次顆粒物的天然源產生量每天約.6×10^6噸,人為源每天約0.37×10^6噸。就總量來說,一次顆粒物和二次顆粒物約各占一半。顆粒物大部分是天然源產生的,但局部地區(qū),如人口集中的大城市和工礦區(qū),人為源產生的數量可能較多。從18世紀末期開始,煤的用量不斷增多。20世紀50年代以后,工業(yè)、交通迅猛發(fā)展,人口益發(fā)集中,城市更加擴大,燃料消耗量急劇增加,人為原因造成的顆粒物污染日趨嚴重。
南京大學是教育局與江蘇省共建的全國重點大學,國家首批“211工程”“985工程”院校,南京大學簡稱“南大”歷史悠久,1949年更名為“國立南京大學”。
這次采購的是南京大學環(huán)境學院,因教學要求,需要采購2臺顆粒物采樣器,用于環(huán)境重金屬的采樣研究,因重金屬采樣需要使用石英濾膜,傳統(tǒng)的玻璃纖維濾膜本底雜質較多,不適應重金屬的采樣,但石英濾膜負載過高,一般的采樣器肯本無法適應怎么高的負載還能達到100L/min的采樣流量,經過學院老師的綜合考量,最終從多家供應商中選中了青島旭宇環(huán)保的“XY-2200顆粒物采樣器”于2015年簽訂采購合同,產品已經供貨,“XY-2200顆粒物采樣器”現在已正常運轉采樣,為南京大學環(huán)境院的科研教學日夜運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