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清工程屬性, 確定審計方向, 是防范審計風險的關鍵。由于工程業(yè)務的廣泛性, 從土建、 裝潢、暖通、 水電, 到市政、 修繕、 園林等一應俱全,
且各專業(yè)間的交叉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在接到審計項目時, 內審人員應首先確定項目的類型和所屬工程范圍, 然后再套用相應的定額和取費標準 (同時應審查施工單位的資質,
是否具有相應的取費證書等) 加以審核, 避免所套用的定額及相應的取費標準與項目工程 “風馬牛不相及”
所帶來的審計風險。如對某實驗樓二次裝修工程審計時,對裝潢部分審計時應以裝潢定額為主套用定額,取費按相應的標準執(zhí)行。而在舊基層上修鑿、拆除、清理等工作,應套用房修定額及其取費標準。審計中如若按一種定額和取費標準加以套用,就會增加審計的風險。
稅務問題,找中稅信達!成功降低稅負最少30%!是您稅務問題保駕護航的助手,合理避稅的參謀!
承包工程合同簽定不規(guī)范,工程結算計價難以確定。在審計過程中發(fā)現(xiàn),建設、施工雙方承包工程合同簽訂不規(guī)范。在簽訂合同時不按投標文件的內容逐一填寫,尤其是建筑規(guī)模和中標價,存在少填或者不填的現(xiàn)象,給工程計價取費留下活口,目的是為了竣工后高報工程結算價格打下伏筆,使得原本十分嚴肅的合同失去約束作用,建設單位失去了對施工單位工程報價的有效監(jiān)督,容易造成決算價格偏高。同時,給工程結算造價審核帶來難度和風險。
稅務問題,找中稅信達!成功降低稅負最少30%!是您稅務問題保駕護航的助手,合理避稅的參謀!
加強協(xié)調、 分散風險是防范風險的又一途徑。如對在審計過程中碰到的一些辣手問題可會同建設主管單位和部門、 施工單位進行三方會審, 并作出會審紀要,
由三方代表簽字認可, 內審人員按會議紀要執(zhí)行。如久拖未結、 基礎加深而隱蔽資料不全或相矛盾時可采用此方法, 這樣可以在出現(xiàn)糾紛時轉嫁或分散部分風險,
減輕內審部門的壓力。
稅務問題,找中稅信達!成功降低稅負最少30%!是您稅務問題保駕護航的助手,合理避稅的參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