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形態(tài)
合歡皮-藥用部分落葉喬木,傘形樹冠。葉互生,傘房狀花序,雄蕊花絲猶如縷狀,半白 半紅,故有“馬纓花”、“絨花”之稱。樹干淺灰褐色,樹皮輕度縱裂。枝粗而疏生,幼枝帶棱角。葉為偶數(shù)兩面羽狀復葉,小葉10對~30對,鐮刀狀圓形,晝開夜合。傘房花序頭狀,萼及花瓣均為黃綠色,五裂,花絲上部為紅色或粉紅色絲狀,簇結成球,花期6~7月。果實為莢果,成熟期為10月。
藥用價值
合歡皮為豆科植物合歡樹的皮。夏秋時采剝樹皮,曬干藥用。性味甘、平。有解郁、和血、寧心、消癰腫之功。有治心神不安、憂郁、失眠、肺癰、癰腫、瘰癘、筋骨折傷之效。
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證實:合歡皮含皂甙、鞣質(zhì)等成分。5月中采集的新鮮葉含維生素C。
中國民間用合歡皮治病源遠流長,早就載入醫(yī)學史冊,如《本經(jīng)》記載:“主安五臟和五志,令人歡樂忘憂。”《綱目》記載:“和血,消腫,止痛。”
功效
合歡皮為豆科植物合歡的樹皮,合歡皮別名合昏皮、夜臺皮、合歡木皮,合歡皮有安神解郁、活血消癰的功效,合歡皮有治療心神不安、憂郁、不眠、內(nèi)外癰瘍、跌打損傷的作用,潰瘍病及胃炎患者慎服合歡皮,風熱自汗、外感不眠者禁服合歡皮。
藥名:合歡皮
別名:合昏皮、夜臺皮、合歡木皮。性味:甘;平。功效分類:疏肝藥。
歸經(jīng):心經(jīng);肝經(jīng)。
功效:安神解郁,活血消癰。
主治:心神不安;憂郁,不眠,內(nèi)外癰瘍,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0-15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調(diào)敷。來源:合歡皮為豆科植物合歡的樹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