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彩這個名稱,明代的文獻里未見記載。從明清文獻典籍看,最早應用“斗彩”這個名稱的,是大約成書于十世紀的《南窯筆記》。由于此書作者不詳,有學者認為成書于雍正年間,也有學者認為當在乾隆之后。不過從清宮檔案上看,雍正年間稱成化斗彩仍沿用“成窯五彩”之名。在明朝的一些書籍中,如《野獲編》、《博物要覽》、《敝帚軒剩語》、《清秘藏》、《長物志》等,只以“五彩”或“青花間裝五色”稱之。而明朝人所說的“五彩”和現(xiàn)代研究者所認定的“五彩”并不完全一致。 對“斗彩”一詞,通常的理解是以釉下青花為輪廓,釉上填以彩色,燒成后遂有釉下彩與釉上彩斗妍斗美之態(tài)勢,故稱“斗彩”。但也有其它理解。有人認為“斗彩”應為“豆彩”,因為綠色如豆青。有人認為“斗彩”應為“逗彩”因為釉下與釉上彩似在相互逗趣。有人認為“斗”是江西土話,是“湊合”的意思,應寫作“兜”?!赌细G筆記》的作者有自己的理解與表述。他說道:“成、正、嘉、萬俱有斗彩、五彩、填彩三種。先于坯上用青料畫花鳥半體,復入彩料,湊其全體,名日斗彩。填(彩)者,青料雙鉤花鳥、人物之類于坯胎,成后復入彩爐,填入五色,名日填彩。五彩,則素瓷純用彩料畫填出者是也?!彼姆诸愡壿媽嶋H是依據(jù)兩大要素。一是從色料構成角度,以有否青料(即青花)將五彩與斗彩、填彩區(qū)分開。二是從技術方法角度,以是否“雙鉤”法將斗彩與填彩區(qū)分開。
開業(yè)、生日、婚慶、佳節(jié)祝賀禮品等喜慶禮物。斗彩又稱逗彩,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彩色相結(jié)合的一種彩瓷品種。斗彩這個名稱,明代的文獻里未見記載。最早使用“斗彩”這一名稱并給予解釋的,見于清雍正年間的《南窯筆記》:“成、正、嘉、萬俱有斗彩、五彩、填彩三種,先于坯上用青料畫花鳥半體,復入彩料,湊其全體,名曰斗彩”?!赌细G筆記》的作者認為,凡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彩色拼成完整圖案的稱為斗彩。陶瓷史上最為盛名的斗彩是明代成化斗彩,其中斗彩雞缸杯更是精美絕倫,這與成化瓷器修胎極精致細薄和施釉極晶瑩潤白有關。清代康、雍、乾三朝也都有藝術價值極高的斗彩瓷器制作。
斗彩創(chuàng)燒于明成化時期(1465-1487)它以紋飾新穎,色彩淡雅而名重于世,斗彩瓷器的燒成是我國陶瓷工藝史上的重大成就,為后來彩瓷的發(fā)展開辟了新的途徑。是中國古代陶瓷歷史中的一只奇葩,是由江西景德鎮(zhèn)窯燒制的一種彩瓷。斗彩這種陶瓷的裝飾方法,既不同于釉下清華的裝飾,也不同于釉上五彩,釉上粉彩,釉上琺瑯彩和素三彩等釉上彩繪的裝飾,它是將釉下青花和釉上五彩相結(jié)合,一同裝飾于同一件瓷器面上,形成釉下青花與釉上五彩相互爭奇斗艷的藝術表現(xiàn)力。根據(jù)目前文物調(diào)查和考古發(fā)掘的結(jié)果,斗彩瓷器最早出現(xiàn)在明宣德時期的景德鎮(zhèn)御窯廠。斗彩是預先在高溫(1300°C)下燒成的釉下青花瓷器上,用礦物顏料進行二次施彩,填補青花圖案留下的空白活涂染青花輪廓線內(nèi)的空間,然后再次入小窯經(jīng)過低溫(800°C)烘烤而成。斗彩以其絢麗多彩的色調(diào),沉穩(wěn)老辣的色彩,形成了一種符合明人審美情趣的裝飾風格。
斗彩以成化朝最為著名。由于成化瓷器的胎質(zhì)細膩純凈,釉層滋潤沉靜,釉下淡雅的青花和釉上艷麗的五彩相配,形成了嬌艷絢麗的藝術特點,故歷朝均以成化斗彩瓷最為名貴。成化斗彩偉世品極少,多為蓋罐、杯、高足杯、等小件器,尤以“天”字罐、雞缸杯、嬰戲杯、葡萄杯等最為著名。
QQ:2298561161
手機:18979882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