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傳說是
浙江舟山古代漢族民間傳說之一,國務(wù)院公布的第二批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之一。觀音大慈大悲的善性和救苦救難的德行,在我國民間得到廣泛信奉,并且早已傳播到了日本和東南亞國家。普陀山憑借博大精深的觀音文化及旖旎的自然風光,每年都吸引著大量香游客前來旅游觀光。這些文化和現(xiàn)實的背景,是觀音傳說列入國家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并申報世界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堅實基礎(chǔ)。
在佛教供奉的諸多菩薩中,人們最熟悉、最感親切的,恐怕要數(shù)觀世音菩薩了。觀世音是梵文的意譯,亦稱光世音、觀自在、觀世自在,因唐朝避太宗李世民的名諱,將觀世音略稱為觀音。據(jù)印度的傳說,觀音菩薩原是轉(zhuǎn)輪圣王無諍念的大太子,他與其弟一起修行,侍奉阿彌陀佛,成為'西方三圣'之一。觀音具有'大慈與一切眾生樂,大悲與一切眾生苦'的德能,能現(xiàn)三十二種化身,救十二種大難。我國自隋唐以來,觀音信仰隨佛教的興盛在民間深入人心,觀音形象逐步脫離印度傳說模式,代之以中國化的女性形象。
![](http://zs1.img-1.com/pic/103753/guanyin/20150804205404_4312_zs_sy.jpg)
觀音全稱“觀世音”,是梵文Avalokites' Vara的意譯,別稱救世菩薩、蓮花手菩薩、圓通大士等?!坝^世音”是指
![](http://zs1.img-1.com/pic/103753/guanyin/20150818211500_9834_zs_sy.jpg)
世間一切遇難眾生只要一心稱念該菩薩名號,菩薩就會及時觀其音聲而前來相救。《妙法蓮華經(jīng)·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中說:“觀世音菩薩以何因緣,名‘觀世音’?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