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鐘規(guī)則和意義
梵鐘的產(chǎn)生是佛教東來、寺院興起的產(chǎn)物。梵鐘就是佛鐘,顧名思義是供寺廟做佛事用的,或召集佛人上殿、誦經(jīng)做功課,另外諸如起床、睡覺、吃飯等無不以鐘為號。所以,不同用途則敲不同的鐘。但敲鐘的講究也很多,在《百丈清規(guī)·法器》中說:“大鐘叢林號令資始也。曉擊即破長夜,警睡眠;暮擊則覺昏衢,疏冥昧。”故晨昏敲鐘要連擊一百零八下。 一百零八下的規(guī)則與“九”有關,因為在我國古代,認為“九”具有極高、吉祥之意。而“九”的十二倍正是“一百零八”,是把“九”的意境推向一定的高度。
銅鐘原為寶室寺梵鐘,鐘高1.55米,鈕高15.5厘米,腰圍4.20米,口徑1.5米。大鐘的肩部鏤飾象征佛教清凈界的展瓣蓮花。由幾何紋和葵紋組成的寬帶條紋把鐘體分為三部分。由上至下,上部每面鑄一飛天形象,計飛天三個,飛天有的手托缽,飄然騰空;中部每面鑄一朱雀形象,底部三面,兩面各鑄一青龍,另一面鑄有三百一十八字的陽刻正書銘文一方。寶室寺銅鐘,造型精美,圖案生動,雋麗逼真,鑄工勻稱,鐘聲雄渾、深沉,聲聞數(shù)十里。這樣碩大的銅鐘,無論從鑄造工藝和圖案裝上,充分地反映了盛唐時期政治、經(jīng)濟、文化的繁榮昌盛。
旭升專業(yè)制造銅鐘,我們的質量,你們的放心。
寺院為報時、集眾而敲擊的法器。其形制有二種
(1)梵鐘︰又稱大鐘、釣鐘、撞鐘、洪鐘、鯨鐘、蒲牢、華鯨、華鐘、巨鐘。多屬青銅制,少數(shù)為鐵制,一般高約一五0公分、直徑約六十公分,形式是上端有雕成龍頭的釣手,下端有相對的二個蓮華形撞座,稱為八葉,撞座以下稱草間,下緣稱駒爪;以上則分池間、乳間二部分,且乳間有小突起物并列環(huán)繞,又連結撞座,呈直角交叉的條帶稱為袈裟,又名六道。另外,釣手傍有呈圓筒狀的插通內部。此類鐘多懸于鐘樓,作為召集大眾或早晚報時之用,如《敕修百丈清規(guī)》卷八〈法器章〉云(大正48·1155b)︰“大鐘,叢林號令資始也,曉擊則破長夜,警睡眠;暮擊則覺昏衢,疏冥昧?!逼渌l(fā)之音或稱鯨音。又后世多在其表面平滑處刻銘。
(2)半鐘︰又稱喚鐘、小鐘,多以真(黃銅)鑄造,通常高約六十至八十公分,乃吊于佛堂內之一隅,因其用途系為普告法會等行事之開始,故亦稱行事鐘。